快捷导航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年清华大学国际暑期学校开幕式举行

[复制链接]

68

主题

89

帖子

4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2 14:4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2017年7月17日上午,清华大学国际暑期学校开幕式在学校主楼后厅隆重举行。校级暑期项目“感知中国·清华印象”、“城市创变客”与特色暑期项目“伦敦商务孔子学院青年领袖清华夏令营”的三百余名学生欢聚一堂,共同参加开幕式。国际暑期学校的举办是实施全球战略、推进“双一流建设”、布局新百年“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重要举措。其中面向国际学生的“感知中国·清华印象”项目和面向港澳台学生的“城市创变客”项目自2016年首次启动,此次是第二次举办。两个项目均为期两周(7月16日-29日),旨在促进中外学生相知相融、相亲相爱,发挥高校在民心相通、民间外交中的载体作用,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出席开幕式,致欢迎词并做主题演讲。
全体合影
施一公代表清华大学对参加暑期项目的学生表示了热烈欢迎。通过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求学思考与工作经历,施一公用生动鲜活的方式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入解读,并表达了对全体学生的美好祝愿与对中外友好交流合作的坚定期待。他表示,当今世界变革剧烈,中国发展日新月异,中外青年之间互相加深理解、正确认知、强化友谊对中国与世界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将坚持全面推进国际化发展,促进中外学生的交流融合,为中国与世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施一公致欢迎词并做主题演讲
之后,施一公以“结构之美”为题做主题讲座。围绕“结构”与“结构治理方式”,施一公援引“郑和下西洋”、“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容闳”、“宇宙飞船”、“引力波”、“细胞”、“DNA”等丰富案例,引导全体学生从自然世界、人文世界、社会世界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世界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现场学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在讲座结束后报以持久热烈的掌声。
开幕式现场
国际处处长郦金梁为国际暑期学校致开幕辞。美术学院付志勇,人文学院刘晓峰、肖薇,工业工程系顾学雍,建筑学院刘亦师、刘佳燕,教育研究院钟周,环境学院鲁玺等承担国际暑期学校教学任务的教师代表,国际处和有关单位组织人员,学生志愿者,与三个项目的学生共400余人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全体学生分别进行了校园参观游览。
“木兰”英文舞台剧表演
在下午的开营导引环节前,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英语戏剧社团为国际暑期学校全体学生带来了精彩的“木兰”英文舞台剧,以独具特色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经典形象花木兰的故事,获得学生的精彩好评。在开营引导中,清华大学派出所所长黄学永为全体学生做了开营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从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社交安全、财产安全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安全解读,给学生们上了充实的一课。之后,国际暑期学校分组导师分别介绍了各自方向的具体内容,并引导学生们开展了热烈的破冰讨论。
来自莱顿大学的Vincent说,我非常热爱中国文化,也对中国独特的社会发展轨迹非常感兴趣。我认为感知中国对我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可以全面了解中国。来自澳门大学的阮俊蔚说,清华大学一直都是很多人的梦想高校,这次有幸来这里参加暑期项目,感到非常兴奋。今天的主题讲座让我印象深刻,充满高科技感,让我觉得这里的学术氛围很浓厚。清华的建筑很漂亮,很有年代感,背后有很多历史故事。我很高兴可以来到这里学知识,交朋友,开拓眼界,好期待接下来的学习生活。
“感知中国·清华印象”项目分设“建筑”、“创意城市”、“教育”、“环境”、“产业前沿”、“都市化”、“女性”七个热点主题,为学生提供“了解世界的中国、了解中国的世界”的浸润环境,全方位加强中外学生交流合作的纽带作用。通过建立学分认证制度,“感知中国·清华印象”项目作为交换学习的一种形式向海外伙伴高校学生开放。本届229名学生来自美国、英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阿联酋等4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了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首尔国立大学、悉尼大学等102所大学。
恰逢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城市创变客”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衍生出文化传承、城市再生、教育、文化创意、助农、健康六项具体议题,由50名港澳学生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将在北京进行实地调研,深入考察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过与创新型企业与非营利机构合作,运用一系列工具提出解决方案,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力量。

“伦敦商务孔子学院青年领袖清华夏令营” 是由中国国家汉办支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清华大学合办的特色暑期项目,着力于培养兼备人文素养、商务技能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为促进中英两国教育、经贸和文化的合作交流、共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此次29名学生皆为英国青年商务精英。
通讯员:赵一豪
摄影摄像:苑洁 狄迪 王德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9-10 01:52 , Processed in 2.37332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